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
秦腔艺术如何保护传承?陕西省人大常委会这份执法检查报告告诉你
发布时间:2023-07-27 18:24:41    来源:西部网


(资料图)

西部网讯(记者 李卓然)今天(7月26日),在陕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樊维斌作了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为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秦腔艺术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省人大常委会把贯彻实施《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为今年监督工作重点任务,旨在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助力推动文化繁荣、文化强省建设。从6月份开始,由省人大常委会三位副主任带队,先后赴西安、渭南、宝鸡等地依法开展了执法检查。

报告指出,《条例》实施以来,各级聚焦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认真对标对表,明确目标任务、狠抓责任落实,扎实依法推动秦腔等戏曲艺术保护传承发展。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学习宣传贯彻〈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的通知》。各设区市制定了《条例》实施方案,从政策扶持、活动载体、人才培养、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比如,西安市印发了《西安市秦腔戏曲艺术中长期发展规划》,安康市积极推进汉调二黄保护传承发展立法。各级财政部门还将秦腔艺术表演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经费预算。宝鸡市设立1亿元文化旅游专项资金,对包括秦腔精品剧目在内的文化重点项目进行奖补激励,同时还争取资金1.47亿元,启动宝鸡秦腔博物馆和秦腔主题文化公园项目建设;渭南市投资1100万元,推动戏曲博物馆建设,大荔县每年为县剧团定额拨款,保障其正常运转。

报告中提到,为全方位、多渠道抓好《条例》普法宣传,大力营造全社会关注秦腔、热爱秦腔、支持秦腔的浓厚氛围,省文旅厅举办了全省文旅系统学习贯彻《条例》专题培训班,将《条例》纳入业务学习内容,通过开展《条例》问答等活动,真正达到了以考促学的目的。各级还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媒体,对《条例》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宣传和解读,使《条例》的宣传普及率、知晓率不断提升。2022年8月,中国邮政首套《秦腔》特种邮票发行仪式在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成功举办,“戏曲进校园”等活动也在各地中小学开展,为弘扬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报告中还提出,陕西省还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坚持把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融入新时代主旋律,持续推动秦腔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先后创作编排了一批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完美结合的精品力作,传播陕西声音、讲好陕西故事。全省各院团持续加大秦腔剧目创作力度,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在剧本创作、音乐创作、表演导演、舞台美术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特别是在中亚峰会期间,秦腔元素随处可见,充分展示其艺术魅力和传播影响力。近年来,多部弘扬新时代主旋律的精品力作荣获或入选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和“历史题材创作工程”。

此外,为强化人才培养,筑牢传承发展根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秦腔艺术人才队伍建设,省政府筹备建设了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西安戏剧学院,建成后将有力促进西北地区戏曲人才培养。各设区市通过选派优秀青年演员赴基地深造、组织干部职工外出培训、举办文艺干部职工专题讲座等形式,全方位提升演职人员及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各级人社部门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红利,积极为秦腔戏曲人才职称评定想办法解难题。省戏曲研究院与省职业艺术学院签订联合培养人才协议,西安市演艺集团“秦腔委培班”学员顺利毕业,并成立西演青年团;渭南市富平阿宫剧团与西安艺术学校合作开设阿宫腔委培班;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戏曲专业。其他地市还采取校地共建等形式,为大学生戏曲爱好者提供学习观演机会,为秦腔艺术传承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报告显示,《条例》实施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推动了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但还存在宣传力度不够大,资金投入不够多,创新动力不够足,合力联动不够强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建议持续加大《条例》贯彻力度,健全完善资金保障机制,加强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打造创新精品力作,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扎实推进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为助力新时代文化强省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添砖加瓦。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