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
率土归心 率土归心什么
发布时间:2023-08-05 09:12:46    来源:互联网

公元626年7月2日,玄武门当值禁军将领常何早早来到宫门外,秦王等人到达后,他立即进入有利地形埋伏。

在这个夏日的早晨,李建成与李元吉策马走出东宫,当太子一行缓缓行至临湖殿时,内苑的景致看上去依旧美丽安详,可李建成的心头却忽然生出一丝不祥的预感。


(资料图)

周遭的一切太安静了,静得就像一座空山幽谷,静得让人头皮发麻、脊背生寒。李建成说不上这种怪异的宁静背后是否暗藏杀机,可强烈的不祥之感还是像水上的涟漪一样迅速在他胸中弥散开来。

李建成不由自主地勒住了缰绳。“恐怕有变!”他低低地对齐王说了一声。刹那间,齐王看见太子的眼中充满了一种无以名状的恐惧。他们下意识地一起掉转马头。

可是,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大惊之下,李建成刚跑起来,一支四羽大箭破空而至,将他射落马下。

秦王大箭,例无虚发。

跟李建成掉头就跑相比的懦弱相比,李元吉还是比较勇猛的,一看不妙,马上取下弓箭,可曾经驰骋沙场的齐王也不禁惊慌失措,双手止不住的颤抖,连拉了数次,弓弦都没拉起来。

接着,尉迟敬德领七十名骑兵赶到,射杀了李元吉

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后,他们的部下并没有鸟兽散,甚至主动出击,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得知李建成身死,叹息道:“难道能够在太子生前蒙受恩惠,而太子一死便逃避祸难吗!”于是,他同副护军薛万彻、屈直府左车骑谢叔方,率领东宫和齐王府的精锐兵马两千人,冲到玄武门发动攻击。混战中,他们杀死了李世民麾下将军敬君弘、中郎将吕世衡,杀死了不少士兵。

当时这些人群情激奋,不但攻打玄武门,还要求攻打秦王府,还是尉迟恭老谋深算,很快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挂在玄武门上。玄武门之变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夺嫡政变,没有之一。

这场流血政变是唐高祖李渊为了对付功高震主的二子秦王李世民引起的,李渊通过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与李世民斗法,在玄武门之变前夕,可谓是将李世民逼到绝路上,所以李世民孤注一掷的冒险发动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是一箭射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则是被尉迟恭杀死,但这二人被袭杀以后,李世民还将他们的头颅砍下,这是为什么呢,这个小细节背后有什么深意呢,

一、出示二人首级,以应对东宫和齐王府军队反扑

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在李渊的支持下,已经将李世民差不多架空了,所以他只能孤注一掷的召集旧部,来进行绝地反击。

这说明当时单纯以京城局势来看,东宫和齐王府的军队,已经比李世民所控制的军队要强大,李世民并没有什么优势。

冯立等将军知道李建成已死,但普通卫士不知道。

他们认为太子和齐王只是被困,才冒险赶来作战。

发现李建成已经被杀,卫士们才无心继续作战,逐步逃散。

李世民砍下李建成,李元吉二人首级,将其示众,对于东宫和齐王府军队的打击可想而知,他们确定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是真的死了,并且见到其首级被示众,自然失去战心,迅速崩溃

二、大乱之下,砍下首级确认他们死透了

唐太宗李世民可以说是唐朝开国的第一功臣,是身经百战久经沙场之人,心理素质肯定没问题;但种种迹象表明,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其实发挥并不正常,比如说坐骑受惊以后,李世民竟然没有及时反应过来,反而被树枝挂倒,摔在地上以后,差点被李元吉反杀。

李世民为什么发挥有些不正常呢,关键原因是毕竟要杀朝夕相处的两个亲兄弟,而且这场政变如果失败了,自己将是万劫不复的下场,所以多少有些影响他的发挥,心绪不是多么稳定。

而在那种混乱局势下,虽然太子李建成和齐王被射杀,但心绪不稳的李世民怕他们没有彻底死去,为了以防万一,同时不给其他人留下幻想,自然是要让他们二人脑袋分家,百分之百的确定他们被杀死

可以参考朱棣夺取侄子建文帝皇位的故事

三、让唐高祖李渊认清形势,承认玄武门之变的合法性

见李世民如此心狠手辣,唐高祖李渊于是识趣的将玄武门之变定义为李世民是剿灭叛乱,而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是图谋不轨之人,并且立李世民为太子,最后又禅位于李世民。

当时,李渊还在和裴寂、萧瑀、陈叔达等人一起在后宫内的海池泛舟,浑然不知外面已脱离了自己的控制。

尉迟敬德身披铠甲,手执长矛,直接闯到李渊的面前。看到一身杀气的尉迟敬德,李渊震惊不已,问道:“今天是谁在作乱?你到这里意欲何为?”

尉迟敬德答道:“太子和齐王作乱,秦王已将他们诛杀,恐怕惊动陛下,所以派臣来护驾。”李渊抑制住内心的恐惧,问裴寂道:“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现在应该怎么办?”

没等裴寂反应过来,萧瑀和陈叔达已经替他做了回答:“建成和元吉本来就没有参与举兵反隋的义谋,又无功于天下,却嫉妒秦王功高望重,这才图谋作乱。如今秦王已将他们正法,功盖宇宙,率土归心,陛下应该将天下托付给他,什么事都没有!”

经过萧瑀和陈叔达的提醒,李渊也马上认清了形势,对尉迟敬德道:“很好!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想法”

算是承认了李世民行动的合法性,以后也不会遭到清算

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大家都在干什么?

《资治通鉴》:时宿卫及秦府兵与二宫左右战犹未已,敬德请降手敕,令诸军并受秦王处分,上从之。

李渊被尉迟敬德一吓唬,立刻就把军权给交了,然后李渊的禁军立刻就对李世民言听计从了,请注意是立刻!在此过程中,禁军没有任何出来闹事的记载,这说明什么呢?

《旧唐书·高士廉传》:及将诛隐太子,士廉与其甥长孙无忌并预密谋。六月四日,士廉率吏卒释系囚,授以兵甲,驰至芳林门,备与太宗合势。

好家伙!高士廉作为长安的地方长官在做各种违法乱纪的事情,底下的人没一个出来阻止的,高士廉领着一群罪犯,大摇大摆地就跑到芳林门了,说明什么?说明长安的低级官吏,都在观望这场政变,而本质上他们观望的行为其实就是在变相支持李世民。

《资治通鉴》萧瑀、陈叔达曰:“建成、元吉本不预义谋,又无功于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秦王已讨而诛之,秦王功盖宇宙,率土归心,陛下若处以元良,委之国务,无复事矣。”

李渊为什么被尉迟敬德一吓唬,就立刻把军权交了呢?看看萧瑀、陈叔达这两个老狐狸的说辞:陛下赶紧认输吧!秦王本来就立有大功,建成啥也不是,你非要立他为太子,结果出事了吧!为了后半辈子的幸福,咱们就从了吧!萧瑀、陈叔达他俩不是秦王府的人,而且他俩还是武德一朝权力核心的重臣,结果还这样对待李渊。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是胜券在握,还是兵行险着】

先说一个结论,当然是胜券在握。从一个细节就能看出来,

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迟敬德入宿卫,敬德擐 甲持矛, 直至上所。上大惊,问曰:“今日乱者谁邪?卿来此何为? ”对曰: “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

马伯庸写过一本书,叫十二时辰,里面详细的描写了唐朝时期的宫禁是多么严苛,皇城十二道宫门,这些门开启的时间严格规定,什么人可以进都写在宫门外的牌子上,进去的人要有腰牌能跟门上的牌子对的上,检验通行证的人跟开门的人还是分成两拨,有的门要进还要有皇帝的诏书,皇帝批准才能过。

然而再看看尉迟恭是怎么做的,首先第一点,他的行头就不对,进宫面圣怎么可能带兵器,只有执金吾之类的皇帝亲卫才能配带兵器在皇城活动,而且每个卫兵的活动区域是有严格规定的,光这一点就能治他个谋逆,再者他刚在玄武门厮杀过,他兵器都没放下,肯定不会先去洗个澡,也就是说他肯定一身血,这放在古代仪容仪表不整去见驾也是个大不敬的罪过,大不敬,轻则流放,重则绞刑。

李渊看到尉迟恭当场就惊了,他惊的是什么,尉迟恭是怎么到他面前的,没有他的传召,尉迟恭这身行头应该连第一个门都过不去,就被禁卫拿下了,甚至就地正法都不过分,然而没有,他虽然是一身血,可他不是杀进宫的,是直接走进来的,不仅没人拦他,甚至都没人通知他这个皇帝,有个全副武装的货跑过来了。李渊当时心里肯定拔凉拔凉的,因为他的近卫已经不属于他了,尉迟敬德能无声无息的到他面前,要是有弑君的念头只消将手中矛往前一递,他还有活路吗。

接下来的尉迟恭的话就更让李渊惊悚了,你的三个儿子在玄武门火并,秦王赢了,太子跟齐王挂了。

他李渊作为一个皇帝,还是开国之君呢,结果他三个儿子在离他几公里远的地方,双方几千人火并了一场,他居然毫不知情,不仅没个人干涉他兄弟三人的厮杀,依旧是连个给皇帝通风报信的人都没有。这一点细思恐极啊,长安有卫戍部队,金吾卫,还有狱卒,李二截杀他兄弟的伏兵,有一部分就是直接从牢里直接拉出来的犯人。结果在这一天整个京城的人眼睁睁的看着李二明火执仗的部署军事行动,磨刀霍霍向太子,而全都选择装聋作哑,不仅皇帝耳目被封锁,连太子跟齐王都没察觉李二如此大的动作是要干嘛。李二这是赤裸裸的谋反啊,你不阻止他跟支持他有什么区别,让他三兄弟公平对决?李二这种一言不合就单骑突阵的猛人,让建成 车马炮,建成都不可能是他的对手

李渊听完尉迟恭的话基本就认命了,再一问周围大臣的看法,

上谓裴寂等曰:“不图今日乃见此事,当如之何? ”萧瑀、陈叔达 曰:“建成、元吉本不预义谋,又无功于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 共为奸谋。

今秦王已讨而诛之,秦王功盖宇宙,率土归心,陛下 若处以元良委之国务,无复事矣。”

简单翻译一下意思就是 ,您老赶紧起开吧,您让位就什么事都ok啦。

从尉迟恭全副武装一身是血的出现在他面前开始,到他报告玄武门之战的结果,最后到大臣们的发言,李渊基本就能确定,禁军,京兆府,文官这些力量已经一屁股坐到秦王怀里了,就等他退位他们好升官了,这个京城原来根本就在他二儿子的手中,这种情况下,别说杀太子,就是弑他这个君,他也只能洗干净脖子等死。

借某位网友的一句话,如果李渊真的不识相,不肯乖乖让位的话,那史书上估计得这么写了“上忧病,旬日崩”#玄武门之变#

本文率土归心,率土归心什么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上一篇:倡导节约用水

下一篇:最后一页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